| CAS Number:55219-65-3 基本信息 | |
| 中文名:44577 | 三唑醇; 1-(4-氯苯氧基)-1-(1H-1,2,4-三唑-1-基)-3,3-二甲基-丁-2-醇 |
| 英文名:24754 | Triadimenol |
| 別名: | alpha-tert-butyl-beta-(4-chlorophenoxy)-1H-1,2,4-triazole-1-ethanol |
| 分子結(jié)構(gòu): |
|
| 分子式: | C14H18ClN3O2 |
| 分子量: | 295.76 |
55219-65-3 | |
| EINECS登錄號: | 259-537-6 |
| InChI: | 1S/C14H18ClN3O2/c1-14(2,3)12(19)13(18-9-16-8-17-18)20-11-6-4-10(15)5-7-11/h4-9,12-13,19H,1-3H3 |
| 物理化學(xué)性質(zhì) | |
| 性質(zhì)描述: | 純品為無色晶體,蒸氣壓20℃小于10-5mPa,水中的溶解度(20℃)為0.095g/L。 |
| 安全信息 | |
| 安全說明: | S22:不要吸入粉塵。 S61:避免排放到環(huán)境中。參考專門的說明 / 安全數(shù)據(jù)表。 |
| 危險(xiǎn)品標(biāo)志: | |
| 危險(xiǎn)類別碼: | R22:吞咽有害。 R52/53:對水生生物有害,可能導(dǎo)致對水生環(huán)境的長期不良影響。 |
| 其他信息 | |
| 產(chǎn)品應(yīng)用: | 三唑醇是一種高效低毒廣譜殺菌劑。用于防治麥類、水稻銹病、白粉病、紋枯病等病害,具有明顯的增產(chǎn)效果。也可作為禾谷類種子處理劑及防治谷類絲黑穗病。 |
| 生產(chǎn)方法及其他: | 三唑醇(55219-65-3)的制備方法: 三唑醇的合成方法大多都是以三唑酮為起始原料,采用不同的還原方法來制備的。(1)用氫氣在催化劑和任一極性溶劑的存在下還原,或用異丙醇鋁在溶劑的存在下進(jìn)行還原。(2)用硼氫化物在任一極性溶劑的存在下進(jìn)行還原。(3)用甲脒亞磺酸和堿金屬氫氧化物,在任一極性溶劑存在下進(jìn)行還原。(4)用甲酸-三乙胺加成物為還原劑進(jìn)行還原。 1.異丙醇鋁法:改進(jìn)的Krimer等方法,三唑醇收率達(dá)81%,非對映體的A體為65.80%,B體為10.60%,熔點(diǎn)為129~132℃,純度為76.4%。6.2g(0.03mol)異丙醇鋁溶于62.5ml無水異丙醇中,攪拌加熱至50℃時(shí)加入14.7g(0.05mol)三唑酮,繼續(xù)攪拌加熱至84℃回流,2~3小時(shí)后,蒸出丙酮和異丙醇混合溶劑10~12ml。蒸餾頭上部溫度由55→82℃,停止加熱。減壓蒸出剩余部分溶劑。殘留液攪拌下加到20ml10%硫酸和20ml水中,攪拌1.5小時(shí),析出白色固體,過濾,反復(fù)用125ml水洗滌固體,干燥。 2.硼氫化鉀法:硼氫化鈉還原法,三唑醇收率為85%,熔點(diǎn)為112~117℃。用硼氫化鉀還原,三唑醇的收率可達(dá)100%,經(jīng)氣相色譜測定對對映體A體為34.7%,B體為53%,產(chǎn)品熔點(diǎn)為112~114℃,純度為87.7%。三唑酮32.9g(0.1mol)溶于150ml甲醇,邊冷卻邊攪拌下于0~100加入5.4g(0.1mol)硼氫化鉀,加畢于5~10℃反應(yīng)2小時(shí),室溫?cái)嚢?2小時(shí),再冷至10℃,加入15g(0.16mol)濃鹽酸(10~20℃),加完于室溫?cái)嚢?小時(shí),激烈攪拌下加入20g(0.24mol)碳酸氫鈉溶于190ml水的溶液,濾出生成的沉淀,干燥。 3.甲脒亞磺酸和氫氧化鈉還原法:此法系參照β-(4-溴苯氧基)-2-(1,1-二甲基乙基)-1H-1,2,4-三唑-1-乙醇的制備方法。我們試驗(yàn)結(jié)果得到三唑醇的收率為76.9%,經(jīng)氣相色譜測定三唑醇中A體為38.10%,B體為56.40%,純度為94.70%,熔點(diǎn)為111~113℃。將3.43g(0.011mol)三唑酮和39ml乙醇,1g(0.026mol)氫氧化鈉和5.2ml水混合,攪拌至溶液透明。分批加入4.2g(0.04mol)甲脒亞磺酸,加畢回流3.5小時(shí)。稍冷過濾,混濁濾液蒸去乙醇,將自色粘稠物倒入13ml水中,再用13ml二氯甲烷萃取兩次,合并萃取液,用13ml水洗兩次,無水硫酸鈉干燥,蒸去溶劑,無色粘稠物靜置固化,得白色固體。 4.甲酸-三乙胺還原法:本法三唑醇收率為63.6%,熔點(diǎn)為114~116℃,沒有非對映異構(gòu)體的報(bào)道。在最佳條件下三唑醇的收率可達(dá)78.44%,A體為27%,B體為55%,熔點(diǎn)為116~120℃。4.5g(0.051mol)三唑酮和11.5g(0.25mol)無水甲酸,10.1g(0.1mol)三乙胺,混合攪拌加熱至145℃,得棕黃色透明液。145~150℃回流5小時(shí),冷至65℃,滴加25ml水,立即析出白色固體,傾出上層液體,固體烘干。 分析方法: (1)產(chǎn)品分析。采用涂SE-30的硅烷化擔(dān)體色譜柱,以鄰苯二酸二丁酯為內(nèi)標(biāo)物,用帶火焰離子化檢測器的氣相色譜儀測定。 (2)殘留分析。采用丙酮:水=2:1混合液從植物和土壤中提取,涂去水份后用凝膠色譜法凈化有機(jī)物,其洗脫液用帶氮選擇性堿鹽焰離子化檢測器的氣相色譜儀測定。 降解代謝: 三唑醇為三唑酮在真菌和植物組織體內(nèi)的代謝物,當(dāng)三唑醇被先分解時(shí),生成無殺菌活性的1H-1,2,4-三唑、4-氯酚及4-氯苯基-甲基碳酸酯。 使用方法: 主要是拌種。 (1)小麥銹病、白粉病的防治。按100kg種子用15%干拌種劑2000~250g,或用25%干拌種劑120~150g拌種。 (2)麥類黑穗病的防治。按100kg種子用15%干拌種劑66.7~100g、或用25%干拌種劑40~60g拌種。 (3)玉米絲黑穗病的防治。按100kg種子用15%可濕性粉劑400~500g,或用25%干拌種劑240~300g拌種。 (4)高粱絲黑穗病的防治。按100kg種子用15%干拌種劑100~150g或25%干拌種劑60~90g拌種。 劑型: 15%、25%干拌種劑;15%可濕性粉劑;11.7%、25%濕拌種劑。10%可濕粉,1.5%懸浮種衣劑。 質(zhì)量標(biāo)準(zhǔn): 百坦15%和25%干拌種粉劑外觀均為紅色粉末,由有效成分和載體等組成,具微臭味,不溶于水,在原包裝及正常條件下貯存2年以上不變質(zhì)。 注意事項(xiàng): (1)本品高劑量對玉米出苗有影響。 (2)作玉米拌種時(shí),需加入適量的水或其他粘著劑。 (3)三唑醇用于拌種,收獲時(shí)谷粒和莖稈內(nèi)無殘留。 (4)三唑醇目前無解毒劑,一旦中毒,需立即就醫(yī)治療。 (5)該藥劑應(yīng)放到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,不可與食物和飼料一起存放或運(yùn)輸,拌過藥的種子也不能用作飼料或食用。 (6)如誤食引起中毒時(shí),應(yīng)立即找醫(yī)生診治。中毒癥狀一般為嘔吐、激動、昏暈等。目前無解毒藥劑。 |
| 相關(guān)化學(xué)品信息 | |
| 左旋甲狀腺素鈉 三碘代甲狀腺素鈉鹽 3-甲氧基-4-羥基扁桃酸 苯甲酰胺 異煙酸 鹽酸腎上腺素 倍硫磷 硫酸阿托品 4-甲氨基苯酚硫酸鹽 氯己定 硝化甘油 4-甲氧基苯乙胺 恩比興 白消安 N-甲基鄰苯二甲酰亞胺 鹽酸萘甲唑啉 1-萘異硫氰酸酯 地諾前列素 6-氨基青霉烷酸 1,2,3,4-四氟苯 二甲硝咪唑 鄰氨基苯乙酮 鄰硝基苯甲酸 偏苯三酸酐 丹皮酚 鄰甲基氯化芐 1-萘胺鹽酸鹽 櫻黃素 豆苷 9-甲基-9-氮雜雙環(huán)[3.3.1]壬-3-酮 | |
聯(lián)系我時(shí),請說是在愛化學(xué)看到的,謝謝!
此QQ僅用于VIP合作聯(lián)系!